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砥砺奋进的五年】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竹林新村的变迁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3日    
简介:

【导语】继续关注黄河滩区的脱贫迁建。眼下,在菏泽东明县滩区,25个防洪村台已开始规划建设。建设村台,是为了让滩区群众搬离原先的村庄,在新村台上重新安家。其实早在2004年,山东就开始了这项探索,如今已经在七号村台上扎根的竹林新村就是其中一个。从老村到新村,距离不过1公里,可这1公里路程,竹林村走的并不容易。

【正文】最近,竹林新村有件新鲜事,一本介绍村子的宣传画册正式出版。    

【同期声】刘湘泉 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副主任 对于我们下一步搞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文化铺垫,一种文化支撑,这个是再好不过了。

【正文】把竹林村的故事画出来,是68岁的村民毛吉志多年的愿望。

【同期声】毛吉志 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农民画家:现在住这么好的房子了,什么条件都好。有这个心情了,把这个事要完成。

【正文】可原先在老村,他的精力全用在了盖房子上。

【同期声】毛吉志 我都盖了五次,痛苦得很。建起来的房子,一涨水就淹塌,没有地方住,你还要再盖。

【正文】2004年,东明县争取亚行贷款和省财政资金,开展建设村台试点,尝试通过整村搬迁,解决滩区群众安居问题,毛吉志所在的竹林村等5个自然村、5100多村民被纳入试点。

【同期声】肖宜广 东平县长兴集乡党委副书记:这几个村都在村台附近,包括以后耕种,种地呀,生产生活都不远。

【同期声】毛吉志 我画的画是2004年,用黄河泥沙淤岗(村台)的事。淤一层,清水流走了,撇下泥沙,这个村台慢慢慢慢就积成了。

【正文】村台淤筑起来,可等到09年正式搬迁时,95%以上的村民都不愿意搬迁。

【同期声】毛吉志 我就说一辈子也不搬走,死都死到老家,不进这个村台。

【正文】 经过摸底发现,大家不愿意搬,一是觉得新房子设计的院子太小,二是采取自拆自建的方式,建房资金不够。为打消顾虑,乡镇一边修改设计方案,扩大院落面积,一边琢磨制定奖励政策。

【同期声】肖宜广 两千块钱,就可以参加选号,然后让他盖房子,盖到一层,又给三千,盖好两层,又给五千;到复耕了,验收完,一家再给三万。

【正文】即使有奖励,大家还是观望。

【同期声】刘海江 原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村村委会主任:当时心里也没有底。搬是能搬成吗?还是不能搬成,就是两可。

【正文】 僵持之际,刘海江决定带头搬迁。2010年5月,他和6户愿意搬迁的人家,一起在村台上扎起了帐篷,开始建新房。可搬过去的头一天晚上,就有人找起了茬。

【同期声】刘海江 当时搬的时候有二亩多麦子,也遭到了破坏,被人用除草剂打了。我二哥家的杨树都有五六十公分(粗),全部被剐了皮。我侄子种的花也给拔了,看到以后很心酸。

【正文】心酸归心酸,可房子还得继续建。等补贴拿到手,新房逐渐有了模样,许多村民坐不住了。

【同期声】刘海江 看到我的房子,院子,不是那么小。这又规矩,电什么都有,都看到这,所以说慢慢都搬了。

【正文】村台上的帐篷慢慢多起来,新楼房一个接一个开工建设。这让毛吉志也动了心,决定搬迁的他顺手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

【同期声】毛吉志 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农民画家:

这一幅画的就是当时每家每户住的临时搭的棚,还用木桩围着塑料布。

【同期声】刘海江 东明县长兴集乡原竹林村村委会主任:

陆陆续续一年多吧,我们村就搬完了。

【正文】不光新楼房,新村还建起了幼儿园、卫生室、广场、戏楼等公共设施,这让毛吉志他们大开眼界。更让他高兴的是,老村复垦后,修了路,建了水利设施,引来外地的企业流转土地。镇上趁机规划了两个高效农业园区。如今,毛吉志的老伴在村里的秋葵基地上班,每个月收入近两千。

【正文】从竹林村到竹林新村,目前5100多人全部搬迁到新村台上,远离水患、安居乐业。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