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动能转换看落实】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5日    
简介:

【导语】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科教融合为契机,加大科技供给有效性,努力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技术、人才支撑。
【正文】 每周齐鲁工业大学的青年博士教师徐舫舟、董安明都要到山东省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实验室做科研,与他们一起合作的还有省科学院的副研究员舒明雷。现在三人已组建团队,围绕物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终端、平台、模式研究。
【同期声】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教师 徐舫舟 

利用他们(科学院)这边互联网医疗硬件的技术,结合我的理论研究,那么就可以把理论的科研转换成应用型、市场型的应用型科研。
【同期声】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教师 董安明 

原来就停留在这样一个理论设想,但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有整个团队的支撑,资金的支持,整个形成产学研的三位一体、相互促进。
【正文】 去年8月份,山东省科学院、齐鲁工业大学正式合并,作为新组建的新工科大学,学校瞄准智能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课题,启动实施青年博士进研究所计划,在原工业大学300多名青年博士中首批遴选出26名博士参加科技研发,实现科研和教学双轮驱动。
【同期声】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 舒明雷 

通过青年博士合作的方式,我觉得这样无论是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同期声】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科研处副处长 杜立彬

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的过程当中,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由于青年博士的加入,也能够加强研究单位的团队力量。
【正文】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科研力量的整合下,已组建30多个新的科研平台。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研人员正在为中车青岛四方多种动车组车型做空气动力学仿真以及碰撞试验,利用这种超级计算机资源,企业可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上市。
【同期声】 山东省计算中心工程仿真部主管 冯金巧 

如果物理实验,这个成本太高啦,而且试验场所、试验周期以及后续的分析,那是相当漫长。但是如果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就可以知道设计方案的哪些部位可以快速调整,能够达到安全要求。
【正文】 目前,省科学院正联合国家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E级计算机原型机,有望今年落户济南。E级计算机投入使用后,性能要比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高出8倍以上。
【同期声】 山东省计算中心研究员 潘景山 

不管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它的最主要基础支撑还是计算能力,包括我们国家实验室提出的透明海洋,都需要一个大科学的E级计算装置,为这些大科学计划做支撑。
【正文】 未来五年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还将引进100名“国字头”高级专家和1000名博士,重点围绕全省十强产业,突破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
【同期声】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 王英龙 

来围绕(新旧动能)十大产业开展科学研究,这是我们做的重要工作,希望能在这方面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能有颠覆性的技术出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