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济钢:动能转换 创新蝶变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9日    
简介:

【导语】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全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城市钢企——济钢,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今天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一起来看济钢的“蝶变”。
【正文】记者来到济钢时,礼堂里正在彩排一场特殊的宣讲会,宣讲会的主角,正是当年的建厂元勋们。打头阵的,是今年79岁的王长申。

【同期声】原济钢炼铁厂调度主任 王长申  

工人都是从烟台、德州抽的部分工人,先把他们送到本溪、鞍钢,培训回来就是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就是从农村调过来的。

【正文】说起建厂时的场景,王长申最熟悉。1958年,在鲍山底下的一片麦子地里,7000人冒雨参加了济南钢铁厂的奠基仪式。王长申和同事们意气风发,住地窖、睡工棚,5个月就建起了255立方米的“山东第一高炉”,从无到有,济钢迈入一年30万吨钢铁的行列。

【同期声】原济钢炼铁厂调度主任 王长申  

那时候经济还不算好,穿着济钢的工作服进城,算挺时髦的,一看哎呦,济钢的来了。上公共汽车,就有人起来给我让座,钢铁工人辛苦了,好家伙,真受感动。

【正文】1978年之后,管理体制、分配机制改革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济钢硬是通过技术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和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不仅突破年产钢1000万吨大关,还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靠专利给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的姜和信,在济钢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同期声】原济钢炼铁厂干熄焦车间电工高级技师 姜和信 

当时我们号称那个轧机子叫“印钞机”,轧出来的钢板就是钱,呼呼地效益非常好。

【正文】几十年发展,当年的麦地,已经变成“十里钢城”。2010年,“钢城”里入驻了新伙伴,3200立方米的高炉。然而,就在3200立方米高炉投产后的几年里,钢铁行业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步入寒冬,钢铁卖出了白菜价。

【同期声】山钢集团济钢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 薄涛 

我们距青岛港就370公里,运费就比沿海的钢厂吨钢超过150块钱,这个压力就是持续压力,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很难承受。
【同期声】原济钢炼铁厂干熄焦车间电工高级技师 姜和信 

最低的时候,我们的年轻职工一个月才1千7百元左右,孩子上托儿所交托儿所费、还房贷都不够。

【正文】产能过剩、物流成本高、环保压力大,一系列矛盾叠加之下,山东省决定实施去产能,并在日照建设精品钢基地。

【同期声】现场 停炉!

【正文】2017年7月9日凌晨,伴随济钢炼铁厂3号1750立方米高炉出完最后一炉铁水,济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全线停产,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

【同期声】 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侯军

去产能不是去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山钢集团明确了“二次创业、重塑济钢”的战略定位,再造一个产业高新、动能充沛、与山钢钢铁主业协同发展的新济钢。

【正文】瞄准现代物流、城市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济钢开始浴火重生。多式联运、物流、出租等全面开花;新建的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和“四新”产业园纳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济钢“创智谷”获评山东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老厂区的工业遗迹计划打造成主题公园……通过竞聘上岗,姜和信在济钢子公司瑞宝电气重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今年2月,52岁的他刚被评为“二次创业先锋”。

【同期声】原济钢炼铁厂干熄焦车间电工高级技师 姜和信 

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跑市场,挑战非常大,硬着头皮也得上。

【正文】2018年济钢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接近钢铁主业关停前的50%。计划再过2到3年,营收达到300亿,恢复停产前水平。而济钢的产能调整,也为全省的钢铁产业布局腾出了空间。在距离济南340公里的海滨城市日照,一座绿色高端、智能高效、具有国际化领先水平的钢铁精品基地正拔地而起。目前,一期已投入试生产,产品供应宝马、菲亚特等国际知名企业,出口比例超过10%。

【同期声】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侯军

实现钢铁产业基地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谱写省先进钢铁规划落地的“山钢篇”,尽早跨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