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东营利津县陈庄镇堐西村党支部立足本村优势,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大米加工厂,托起乡亲们的致富梦。
【正文】 最近,堐西村粮食专业合作社接到一个三十多万元的大订单,社员们正在抓紧时间赶工。
【同期声】 赵忠华 堐西村支部书记 村主任 虹顺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
今年以来销售特别好,我们的大米还销往陕西、还有青岛。
【正文】 村民单保华是大米加工厂的工人,每年的工资收入有三万多元,这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数字。
【同期声】 单保华 堐西村村民 虹顺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
(妻子)得了病我也出去干不了活,当时没有收入,看病花好几万,东拼西凑借的,很难。
【正文】无法出门打工的单保华只能靠种地谋生。但由于地理条件所限,堐西村土地分散,大中型机械无法作业,农民打下粮食只能卖稻谷,根本赚不到钱。2019年,在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镇政府和村委会决定启动大米加工项目,又买来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具10多台。
【同期声】 赵利杰 利津县陈庄镇党委副书记
到天津引进了天隆优619这样一个品种,病虫害率和用肥料要低,品质较高,可以比肩五常大米。
【正文】 品质上来了,销路也逐渐打开,然而加工产生的下脚料——谷糠越来越多,成了社员们的新烦恼。
【同期声】 刘守江 堐西村支部委员 虹顺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
存着的话没那么大面积,往地里当肥使不起作用,扔了的话心疼得慌。
【正文】 为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又在去年建起了养殖场,就地取材用谷糠加工成饲料,既变废为宝,又节省了喂养成本。不仅于此,养殖场的排泄物经发酵还田,真正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态循环链条由此形成。去年,堐西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大关。
【同期声】 赵利杰 利津县陈庄镇党委副书记
整体增收3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产业链高端的迈进。
【正文】 富起来的堐西村,又用产业循环带动了“幸福循环”。除了村民每年的分红,合作社还投资2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幸福院”,解决老年人生活和娱乐问题。通过合作社的大米直供,又建起了“零元餐厅”,免费解决弱势群体的午晚两餐。
【同期声】 杨立云 堐西村村民
平常在外打工对老人照顾不上,建起幸福院之后吃饭也放心了,衣服也有人洗了。
【正文】 现在的堐西村,村民们的致富梦正在逐渐变为现实,而他们的幸福感,就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