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帮
分享到:
【“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之三】沂蒙小山村变身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9日    
简介:

“打造精准脱贫的齐鲁样板”系列报道之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我们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沂蒙山区是我省急待攻克的深度贫困堡垒,朱家林曾经是沂蒙山腹地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四面都是大山,村里一半的房屋已经空置。最近,一家法国知名外企却主动找上门,要投资3亿建厂。今天请看“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之三“沂蒙小山村变身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法国安德鲁集团执行总裁哈普:“我们在山东,找到了一个跟我们法国南部的比亚斯小镇一样漂亮的地方,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超过总部规模的现代化加工厂。”

法国安德鲁集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专门进行高端果酱、果泥的深加工,他们对于工厂的选址极为挑剔,除了基础设施完善,对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都有严格的考量。在中国奔波两年,考察了十几个地方之后,安德鲁最终“牵手”朱家林,谁能想到,这个外商眼中的完美选择,其实在三年前还是一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352人有五分之一是贫困人口。村子已被列入复垦的行列,村落即将消亡。

村民公丕汉:“谁也舍不开家,但是由于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经济(挣钱)。”

返乡创客宋娜:“每套房子都是这么破,就是进不来人。当你晚上睡醒一觉,第二天一定是一床老鼠屎。”

宋娜是从沂蒙山区走出去的孩子,在杭州从事了10年的景观设计工作。一直关注着家乡变化的她,主动找到沂南县,提出回乡当一名创客。朱家林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成了改造的试验点。

返乡创客宋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带动村民发展,能够让这些乡村继续生长。”

宋娜打算把村里那些荒废的老房子租过来,设计打造成茶馆、民宿和青年旅舍,但是村民们并不看好。

村民公永生:“我感觉这么个小姑娘就来我们村,你有多大能耐,我们从本心里想,到底搞好搞坏,实实在在话那是(模棱)两可。”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宋娜和60户村民签订了房屋流转协议,约定了房租和分红。

返乡创客宋娜:“有的新一点的可能是四五千块钱,有些旧一点的可能两三千块钱。”

乡村重建,农民才是乡土生活的主角,朱家林整个改造过程没有迁走一户村民。宋娜筹措资金,先改造了几个样板间,看到改造后的房屋,因为担心在收益分配上吃亏,不少村民变了卦。

返乡创客宋娜:“但是当我们这条样板街打造完之后就有20套反悔了。(村)书记就会跟我们说,这户反悔了,然后那户反悔了,那户也反悔了,然后工作就产生了阻碍。”

了解到改造无法进行后,沂南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同创客一样着急,他们挨家挨户调研,摸透了村民们担心吃亏的心思,决定成立政府主导、国有控股的乡建公司,明确了村民的保底收益和分红,给乡亲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副县长黄树田:“(提出了)市场化的机制,社区化的方向和保姆式的服务。”

返乡创客宋娜:“老百姓觉着我把我的土地和房屋放在这个乡建公司里边,放在这个国资平台上,我这个资产丢不了,我很放心。然后企业也很省心,它直接对接乡建公司,它不用和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去算账。”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宋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创客加入到改造朱家林的行列。沂南县专门设立创业基金,解决了创客初期缺乏资金的大难题。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山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村民刘乃梅:“青岛的,济南的,(天南)海北的,都来了。”

村民公丕汉:“还有蒙古国的,还有一个美国记者。我们村子人生在这个地方,甭跑出去,也能观到一些想象(外面世界)的景了。”

村子变美后,朱家林因地制宜、流转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和打造。一位特殊的“创客”,临沂大学教授邵长文来到了村里,流转了一百五十亩土地,实验他的自然农法种植。

临沂大学教授邵长文:“这个玉米是可以生吃的,这是水果玉米,这个也不会说有什么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污染,直接可以生吃就行了。”

邵长文采用“订单农业” 模式,客户交钱后他们再进行种植,仅一年已经收支平衡。

临沂大学教授邵长文:“而不是把科研关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面呆着,我们也要把科研带给农民、带给乡村。然后农民是一个人人都羡慕的职业,这应该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看到回乡创业能致富,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重新走回大山。

返乡创客陈芳伟24岁:“我觉着现在农村发展好了以后,一定会比城市还要好。”

返乡创客明霞饭店田明霞:“挣两天的,比在外面打工挣十几天的还多。”

返乡创客孟得龙29岁:“以前我们年轻人都不敢回来,感觉养家糊口不可能,现在我们不光可以养家糊口了,还可以创业,创出自己的一片蓝天。”

创客为朱家林带来了青春和活力,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均年收入5000元,比之前翻了两番。同时,创客平台每年给村集体缴纳10万元,专门用于保障无劳动能力村民的生活。

村民张善勤71岁:“人人那个都说宋娜(创客)好。”

村民隋学美76岁:“天天有活干,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

村民孟祥俭71岁:“现在年轻的都回家挣大钱。”

村民公丕汉:“比过去来说那是天上地下。”

村书记田立军:“通过田园综合体进入,我们村全部贫困户已经脱贫致富。”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朱家林吸引了21个农业产业化和平台旅游类项目落地,总投资16.9亿元,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推动了农村的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在全省具有可推广性,具有可复制性。”

今年,朱家林村民在社区共建共享中,通过土地房屋租赁、股份分红、务工、自主经营等多种渠道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这种模式,促进了土地升值、房屋升值、劳动力升值,成功激活了农村的各类要素,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是一个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样板。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