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帮
分享到:
济南:百年黄河大桥上的“守桥人”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7日    
简介:

1.百年黄河大桥上的“守桥人”

在济南城北坐落着一座百年钢铁大桥——洛口黄河铁路大桥,它见证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历史沧桑。今天我们的《新春走基层》就要去认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这座百年黄河大桥的安全默默坚守着,他们被称为“守桥人”,也被称作“摇篮哥”。

早上7点,旭日的光辉为古老的黄河涂上了一抹暖色,站在济南洛口黄河铁路大桥上感到寒气逼人,这里的温度要比市区低上5℃左右。这座始建于1909年的黄河铁路大桥,经历过四次战争的洗礼,如今已经110岁了,是目前唯一一座在黄河上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每天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桥上经过。

伴着阵阵敲击声,陈怀华和他的工友们开始了一天的巡检作业。他们负责这座百年老桥的桥梁维修和养护。冬季气温较低,钢梁容易受内部应力影响发生变化。春运期间,工人们加大了对梁体检查的力度和频次。

济南工务段济南桥梁车间检查工区班长陈怀华:“敲锣丝检查螺丝有没有松的,要是松的话做上标记。”

三万多颗螺栓 一锤锤检查

今年50岁的陈怀华,1987年从父亲和上一辈护桥人手中接过接力棒,一干就是三十年。这座1235米长的大桥,共有三万多颗螺栓,陈师傅一锤锤敲过去,发现松动的就做好标记,以便维修人员查找加固。

济南工务段济南桥梁车间检查工区工长张仁星:“趴下看铁轨。”

张仁星是位90后的守桥人,他正在目测轨距有没有发生偏差。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浮动超过1毫米,就可能影响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济南工务段济南桥梁车间检查工区工长张仁星:“50米左右变化2到3毫米就能看出来,再精确测量,让维修人员过来维修。 ”

“摇篮车”:桥底检修的原始方式

随着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桥梁上部传统的检修养护方式逐渐被替代,然而,由于百年大桥特殊复杂的构造,桥梁底部的检查修护却只能沿用最原始的方式,就是依靠每个桥墩之间的主梁下悬挂着的手摇巡检车,又被称作“摇篮车”。

这悬在桥底的“摇篮车”光看着就让人心生忌惮,那该如何从桥上下到车里呢?

这“摇篮车”就直接悬挂在桥梁底部,只有进到车里,才能对梁底进行检修。可这“摇篮车”光是看着都让人腿脚发麻,该怎么进去呢?

百年大桥结构复杂,桥梁底部的检查修护只能沿用最原始的方式,就是依靠悬挂在桥梁底部的手摇巡检车,也叫“摇篮车”。咱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在“摇篮车”里作业的。

2.悬空小车 进去要徒手翻护栏

“摇篮车”距离桥面有2米,距离黄河水面大约有4层楼那么高,它与桥梁通道并不直接连通。要想下到车内那可真得费一番功夫。

工人们需要徒手把着栏杆,翻越到外侧梁体后,保持平衡往前挪动,双手抓住钢体结构,再踩着梁体、栏杆一层层降到车里。要完成这一系列高空移动,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更需要克服“恐高”的勇气。

已经深谙攀爬要领的桥梁工们,当然不惧怕这一波操作。可对于第一次上桥的帮办来说,绝对成了大难题。光是透过轨道间的缝隙往下看一眼黄河,都足够让人眼晕了,更何况是徒手翻护栏呢?

帮办体验:“摇篮车”作业有多难

深吸了一大口气,在三位桥梁工师傅的接力保护下,帮办才小心翼翼地迈到梁体外侧,脚跟与脚尖的接续挪动,才终于下到“摇篮车”里。

帮办:“现在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我是怎样下到的检修车里。刚开始看着下面流淌的黄河水我就很害怕,后来师傅说别往下看,三个人扶着我,可以说是把我拖到这里面的。”

陈怀华:“往南走,检查。”

陈怀华:“重点检查什么,您是不是一开始也受不了,一开始来的时候也心慌啊。(加后面采访)干这个活时间长了也就不觉得危险了。”

“摇篮车”的动力纯靠人力手摇,检查时四个人为一组,两人在两边摇车,两个人利用检查锤对梁底的状态进行检查。

陈怀华:“摇臂很沉啊,都喘气了,摇了多久了,五六分钟了。”

帮办:“刚才我们看到师傅摇了5分种就已经很吃力了,现在帮办来体验下这个摇臂到底有多沉。我一只手支撑着扶杆,右手抓着摇臂,还是弄不起来。”

“摇篮车”:风吹摇摆30度

工人们告诉帮办,黄河上的过桥风很大,经常吹得只有两个支点的检查小车来回摇晃,摇摆幅度可达30度,就像摇篮一样。而他们这些工作人员也就被人亲切地称为“摇篮哥”。

看得出,我们的帮办光进到摇篮车里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别说她了,我都不一定做得到。直接悬挂在桥梁底部,需要徒手攀爬护栏才能进去,进到里面如果赶上风大的时候,小车还会左摇右晃,怪不得它被称作“摇篮车”呢。

这“摇篮车”确实看得人心里发颤,不过长年累月地进到里面检修,桥梁工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眼中,他们不仅在保障着桥梁和列车的安全,也在守护着百年大桥的历史。

3.几代传承 “守桥人”也在守护历史

陈怀华:“加上一块就吃劲了,最起码不用光那里受力了。”

陈怀华的父亲从1958年就开始守护这座大桥,1987年,陈怀华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做着“守桥人”。

陈怀华:“从记事起就觉得父亲感觉这个活很神圣,在以前能守这样的铁路大桥的整个山东也不多。在战争年代这个大桥就属于战略枢纽,检查人员必须要有很高的要求,必须通过政审。”

两代人的使命传承,让陈怀华对这座百年大桥感情深厚。谈起大桥的历史,不善言辞的陈怀华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陈怀华:“当时为了阻击敌人,就把洛口大桥炸了,炸的就是我们现在这里,日本人来了之后用日本人的钢材,把这三孔给架起来了。”

斑驳弹孔 诉说历史沧桑

下到桥梁墩台,梁体上斑驳的弹孔,也在为我们诉说着那段历史。

济南工务段济南桥梁车间副主任丁大维:“这座桥始建于清末,经历了四次战争,先后被损毁了四次。大家可以看到桥梁上的弹孔,这也是我们检查的重点。现在我们所在的这里的梁是德国人建的。”

这座饱经风霜的老桥,见证了百年的沧桑荣辱、世事变迁,而我们的“守桥人”,也在代代传承中默默坚守奉献着。如今,新一代的“守桥人”再一次接过接力棒。

张仁星:“干这个工作感觉责任越来越大,我们就是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养护好,检查好,列车才能平安通过。”

经历过四次战争,先后四次被损毁如今依然屹立不倒。这座百年大桥,其实也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我们感谢这群“摇篮哥”,他们不仅在为我们守护着做大桥,也在守护那段历史。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