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帮
分享到:
【我和我的祖国】泰安:大学生回村创业 大棚成了第二个家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0日    
简介:

大学生回村创业 大棚成了第二个家

春节期间,大家都在忙着走亲访友,泰安新泰的大学毕业生王丹却一头扎进了蔬菜大棚里,他春节这是在忙活什么呢?

春节期间,泰安新泰翟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草莓陆续成熟,不少市民赶来采摘尝鲜。

市民:“挺好,也能给附近的老百姓提供个方便。”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几年前,眼前的这些大棚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煤炭采矿塌陷区。

王丹:“现在棚里是三十摄氏度,我叫王丹,过去在国企上班,2018年投身蔬菜种植行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民。”

王丹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一家煤炭企业上班,他是第一个回村租赁大棚种蔬菜的大学生。说起当初儿子的决定,王丹的父母到现在都觉得儿子“太犟”。

母亲:“你别生他的气了以后,我怎么不生他的气啊。”

父亲:“投资大、风险大,家里反正都不同意。”

父母强烈反对 “犟小伙”认准了绿色产业

王丹的理解与父母不同,他说自己回村是看中了生鲜农产品的前景。

王丹:“政府建了许多蔬菜大棚,蔬菜也是一个朝阳型的行业。”

王丹租赁的大棚是新泰的“农光互补”项目。大棚下面种水果蔬菜、大棚上面架设太阳能板发电,这样的大棚在新泰有9600多个,是泰安新泰新为加快推进旧动能转换,推动主导产业由“黑色”向“绿色”转型采取的有效措施。

有了政策托底,王丹心里就多了一份底气。与此同时,王丹心里也有一个情节,那就是种植出自然成熟的水果蔬菜,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王丹:“我想做一下原汁原味的蔬菜,还原蔬菜本身的味道。”

当年是煤炭企业的工人,如今却一头扎进了蔬菜大棚,王丹的选择让父母不理解,种大棚不是个轻快活,和土地打交道与和机器打交道不一样,土地和机器不一样,你得摸它的脾气,80后小伙王丹能行吗?

四处拜师 下功夫给红土地改“脾气”

王丹的父亲:“现在多么难啊,创业投资大,风险大,家里反正都不同意。”

父母不同意王丹回村种大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王丹租赁大棚的这片地是红土,黏性大,不耐涝不耐旱,种庄稼都很勉强,更不要说种娇气的水果蔬菜了。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王丹承包大棚前就四处“拜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他们用鸡鸭粪便和稻壳,改善了红土地的弊病。

王丹:“土质很硬,也不往下渗水,我们用有机肥加入稻壳粉,土质变得很松散,而且透气性好,这样就可以达到种植的要求了。”

王丹的父亲:“后来看着行,家里也逐渐改变了态度,支持他创业。”

王丹承包的大棚有30个,为了种出原汁原味的草莓、西红柿,他以施机肥为主,减少使用农药,这样种出来的草莓、西红柿味道虽然不错,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卖相不好,没有批发商原因销售他的产品。

王丹:“我们跑了十几家水果店还有批发市场,他们都不接受这种外观不好看的西红柿。”

王丹的妻子:“才开始干肯定有点辛苦,慢慢地干呗。”

回村创业用双手给乡土添一抹绿色

妻子的一句话让王丹豁然开朗,他们利用互联网“B to C”思维,请市民直接进棚采摘,这样既去除了中间环节,又增加了客户的体验感,王丹种植的草莓、西红柿在春节期间获得了市民的认可。

王丹:“味道怎么样啊?不错。”

近几年,像王丹一样回村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去年,王丹所在的红石板村有9个回村创业的年轻人中,有两个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最大的36岁,最小的29岁。

王丹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泰这座城因煤炭而兴旺,作为曾经的一名煤炭企业的工人,自己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如今回村创业种大棚,自己愿意用双手,种植原汁原味的水果蔬菜,为这片土地增加一抹绿色。

王丹:“坚持自己的方向,有了方向,种真正原汁原味的蔬菜,把蔬菜品质提升上来,然消费者吃到真正新鲜的蔬菜。”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