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砥砺奋进的五年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黄河边上的家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7日    
简介:

砥砺奋进的五年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黄河边上的家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在山东,有60万群众生活在黄河滩区。为躲避洪水,他们把毕生的积蓄都用在盖房修房上,贫困发生率远高于正常水平。为帮助这里的群众脱贫解困、摆脱水患,山东去年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以安居促脱贫。近日,本台记者深入黄河滩区,蹲点调查滩区脱贫迁建工作,今天请看第一集。

【正文】眼下,黄河防汛进入关键时期,在中下游的菏泽市东明县,当地正在黄河滩区里实施一项根除水患的重大工程——建设防洪村台。
【同期声】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党委书记 张建国: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早日完成我们的迁建任务。
【正文】黄河滩区是指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区域,目前山东黄河滩区仍有60万群众,其中东明县就有12万,他们世代在这里居住耕作,也饱受洪水之患。经常发生的漫滩,不仅淹没庄稼,更毁坏房屋。三年攒钱、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滩区群众几乎把毕生的积蓄和精力都用在了盖房上,很多人“因房致贫”、“因房返贫”。
【同期声】菏泽市东明县汤庄村村民:想搬,就是想盖好房。
【同期声】菏泽市东明县荆东村村民:想搬,你看这路,车过不来,弄啥也弄不来。
【正文】顺应群众期盼,2016年8月,山东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重大工程。可首要问题是,往哪儿搬呢?为找到最佳方案,接手迁建工作的刘庆喜跑遍了滩区大小村庄。有专家建议,整体搬到县城。这个方案看似简单,刘庆喜却深知其难。据测算,如果12万人整体搬迁到县城,综合费用至少100亿元,对欠发达的菏泽市和东明县来说,资金压力巨大,而难题远不止这些。
【同期声】菏泽东明县副县级干部 刘庆喜: 最关键的问题是产业没有解决,他没法就业。整个东明的经济发展,现在这些岗位还满足不了,这12万人都搬过去,连一半儿连1/3也满足不了。
【正文】搬到县城不行,从滩内搬到滩外行吗?这样的搬迁,刘庆喜见证过多次。这是1996年洪水后仓促上马的一片安置房,建了105套房子,只搬来2户人家,如今仅剩1户住在这里。
【同期声】菏泽东明县张小集村村民 张东山:也没路,也没水,当时房子质量也差,就没搬过来。
【正文】此后约有2万多人从滩内搬到滩外,但刘庆喜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紧靠大堤的村庄,如今滩内的12万人并不愿离开,因为远远超出3里路的耕作半径。
【同期声】菏泽市东明县荆东村村民:再搬就十多里地,种个地隔着大堤,那不方便。
【正文】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是,滩外的耕地也十分紧张。
【同期声】刘庆喜:大堤外边得征15000亩地,大堤外边这些群众,又得有1万人失去土地,对这1万人怎么解决?又是一个难题。
【正文】到底该往哪儿搬呢?刘庆喜和大伙开展调研。他们发现,有许多村民把房子散落地建在了由土沙堆积成的高台上。
【同期声】记者 陈琛:这个房子的高台就有3米多,这是相对于我脚下的路面来说的,而这个路面比原来的地面还要高出1米多。
【同期声】菏泽市东明县刘小台村村支部书记 刘士虎 :年年涨水并且带来很多泥沙,原有的房台,泥沙过去之后变成了平地。你不得不打房台。
【正文】筑台建房,群众的智慧被吸纳进方案。经过争取,东明县获得亚行贷款和省财政资金5200万元,在长兴集乡滩内就近修筑两个4米高、总面积60万平方米的大型防洪村台,将以前一家一户分散的房台变为大规模集中的村台,在村台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同期声】刘庆喜 这个大村台就相当于航空母舰,这个小户台就相当于一般的战舰。如果花园口到了12370立方/秒,它的水面最多离台的距离还有一米,基本上能够保证安全问题。
【正文】大村台还高标准建设了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设施,统筹解决了居住安全、耕作半径、生活环境等多个难题。已安置7个村1万多人,受到村民普遍欢迎。
【同期声】菏泽市东明县竹林新村村民:起码平平整整的,在老家没有一个好地方,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这个地方很好。
【正文】目前,东明县已规划25个村台,用来迁建12万滩区群众。复制这种模式,菏泽全市14.7万滩区群众2020年底也将完成脱贫迁建。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