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三高”试验队:挑战生命的极限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5日    
简介:

【导语】潍柴“三高”试验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在高寒、高温、高原的极限环境下,采集数据、捕捉问题、排除故障,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发动机数据库。
【正文】眼下,维柴三高试验队正在青藏高原进行整车试验。普通人在海拔4100米的地区就容易出现缺氧反应,而潍柴三高试验队的队员们,则需要将车开到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一趟来回就是十几个小时,采集数据、捕捉问题。队长吕文芝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上高原的反应。
【同期声】潍柴“三高”试验队队长 吕文芝
最困难的应该就是高原反应。那天可能连续待了四五个小时,然后当天晚上下来就高原反应特别严重,饭都没吃,晚上睡觉就头疼。
【正文】如果说在高原上是挑战生命的极限,那高温高寒考验的则是人的意志。 2018年冬天,“三高”试验队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漠河进行一款国六发动机的低温试验。一名队员躺在雪地里,在车底下安装了十几个传感器。为了加快进度,他摘掉手套,结果一不小心碰到冰冷的车架子,手上瞬间就被粘掉了一层皮,当时因为温度太低,他根本没有感觉到疼。
【同期声】潍柴“三高”试验队工程师 陈月春
把传感器都加装完之后,回服务车暖和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手怎么这么疼,然后一看,少了一块皮。
【正文】连续15年的三高试验,累计有1000多名队员参与,有的甚至把生命留在了试验路上。2011年10月14日,28岁的丰东旭、于超,26岁的赵蒙生在青海格尔木进行整车匹配高原试验中,发生车祸,不幸遇难。其实,头一天,他们就已经完成了试验任务,但为了把发动机的高原性能调整到最优,追求极致的他们主动要求再测一次,可谁都没有想到第二天会发生意外。
【同期声】潍柴“三高”试验队工程师 陈月春
当年我在现场,我是每年路过的时候,感觉很沉重的心情,因为我们做试验只有那一条路,我是基本上每年去的。
【正文】至今,每当队员们经过同事遇难的地方,他们都会按几下喇叭,向战友致敬。“三高”试验队成立15年来,累计开展特殊环境试验2000多天,进行260个发动机品种的试验,建立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发动机试验规范和数据库,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更为行业进步和中国动力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