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春节再访沂蒙老区(二):红嫂故里的“农文旅”蝶变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3日    
简介:

【导语】 抗战时期,“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动人乐章。《春节再访沂蒙老区》近日来到沂南,看看红嫂故里的蝶变。

【正文】 最近,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沂南县常山庄村的红嫂纪念馆正计划重新布景,在这里,于爱梅收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同期声】 于爱梅  沂蒙新红嫂

这是我第一次见,一看这好像 是在那讲故事,因为很多场合他讲故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神态。 40多个八路军的孩子三年多的时间一个也没伤亡,但是我们家死了4个。

【正文】 于爱梅的母亲是沂蒙红嫂张淑贞,奶奶是沂蒙母亲王换于,抗日战争时期,她们一起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革命后代。20多年前,曾就职于光明日报社的申照亮来到张淑贞的家中,拍下了这张照片。

【同期声】 申照亮  原《光明日报》鲁南记者站记者

我来的时候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进不来,现在这个路多好的。(于爱梅)这两年,不仅是村村通了,还户户通了。

【正文】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这在过去,即便是最大胆的沂蒙山人也不敢想。沂蒙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过去老百姓靠种地瓜、玉米谋生,收入微薄。1982年,临沂地区提出以林为主,林农牧工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为尽早摆脱贫困,靠山吃山的沂南县打算发展林果业,但要想种树,首先得整山治水。

【同期声】 梁兆利 沂南县后峪子村党支部书记

我一说以后,就跟着我干,拉车的、劈山的、除土的,那会儿集体一分钱都没有,都是义务工,都白干。

【正文】 党员干部和群众齐上阵,短短几年,光秃秃的荒山有了路,种了树,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正文】 依靠中央到地方各级扶贫政策的落实和各村党组织的带动,林果业、畜牧业在临沂陆续落地生根,1995年底,7个贫困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没过多久,在母亲张淑贞的强烈要求下,在县城教书的于爱梅答应送她回老家生活。

【同期声】 于爱梅  沂蒙新红嫂

(村里)能吃上自来水,那就不用挑水了,一不挑水有自来水的时候,全村都高兴地恨不能跳起来了。

【正文】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几年后,电视剧《沂蒙》剧组来沂蒙山区选址,走访了6个县,最终选定在沂南常山庄拍摄这部反映抗战时期沂蒙人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电视剧。但为满足拍摄需要,部分村民得先腾房子,搬出去。

【正文】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沂蒙》顺利拍摄。县里也趁热打铁,借助已有的拍摄场景,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发展红色旅游。2015年,常山庄完成整村搬迁,村民都住进楼房,原来的石头房也变成了景点,但是起初,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

【同期声】 邵珠磊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运营总监

      本身影视基地和旅游是有点冲突,游客来旅游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剧组做的假的道具,整个体验感相对来说要差很多。

【正文】 为吸引更多游客,县里依托红嫂故乡的资源优势,建设红嫂纪念馆,于爱梅退休后也主动来这里当义务讲解员。即便是生病,她也坚持亲自讲解。

【同期声】 于爱梅  沂蒙新红嫂 

        有时候我讲的时候讲到五场,并且我站在那里,一场是40多分钟,我发着高烧, 所以我就坚持着,可以说是咬着牙坚持下来。

【同期声】 刘元一 游客

非常感动,我想我们在现代也要传承好红嫂精神,传承好沂蒙精神。

【正文】 开馆以来,于爱梅已义务讲解3000多场沂蒙精神报告会,200多万名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这里参观学习,来研学的中小学生也超过60万人次。周边200多名贫困群众在景区实现就业。

【同期声】 贺方雷  马牧池乡党委副书记

可以来这里开店、摆摊,卖自己的农产品,再有一些来上班,每年收入也得在2万多块钱上。

【正文】 就在常山庄红色旅游搞得热热闹闹的时候,周边村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但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群众收入差距比较大的问题却日益明显。

【同期声】 宋涛  

            我们想将红嫂纪念馆周边的11个村庄划分为一个片区。依托片区这个平台将散落的红色资源整合起来,同时结合各村的产业基础条件,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推动农文旅的融合。

【正文】 如今,红色旅游不仅带来了游客,带火了农产品,也唤回了离家的人。于爱梅发起成立“沂蒙红嫂协会”,除了定期走访老党员、贫困户之外,还鼓励大家返乡创业、回馈社会。

【同期声】 于爱梅  沂蒙新红嫂

       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实在的,感人的故事都是红嫂去做的,她们能奉献付出,我们现在不能奉献付出吗,应该知道自己怎么去奉献,为社会多做些有益的事儿。

【正文】 在她的影响下,原本在青岛做家纺生意的郑光云回到老家,在扶贫车间加工布艺,帮助乡亲们拓宽致富路。

【同期声】 郑光云 

       现在在家能干活的已有300多位,你像这位王姐她也可以在这里干,也可以在家里干,这都成为老师了。

【正文】 过去,沂蒙老区人民做布鞋拥军支前,如今,这老布鞋已成为特色产业,帮老区人民脱贫增收。富民新产业、整齐新社区、红火影视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幅颇具沂蒙风情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红嫂家乡徐徐展开。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