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分享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云”上种菜 临邑菜农“触网”升级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9日    
简介:

【导语】 德州市临邑县临南镇借助与省会济南接壤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发展起以温室西红柿种植为特色的富民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又引入物联网等智能化新技术,推动传统大棚升级改造,引导菜农“云上”种菜、节本增效。
【正文】 这几天,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村民张道军家种植的春茬西红柿迎来采收期,因为果形好、口感佳,客商直接收到了家门口。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村民 张道军
第一穗柿子能出万数斤,今天给一块七(毛钱),保守的说一万六七(千块钱),效益挺可观。
【正文】 受益于大棚西红柿种植,临南镇在京津蔬菜市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老张家这个170米的大棚,每年纯收入能有20多万元。但作为临南镇第一代“种棚人”,老张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村民 张道军
相比的话,小孩(打工)还不如我,他不如我这个棚变(挣)的多。(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干这个活,嫌这个活啰嗦,太费心。
【正文】 传统大棚管理耗时费力,临南镇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吃这个苦。怎样让大棚种菜成为“体面”的职业?这成为镇政府的一道课题。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农办主任 翟志斌
我们就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再通过我们镇上领导和各级部门的支持,我们学习了一套智能化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大棚户减少劳动强度,增加他的舒适度。
【正文】 将智能设备应用于蔬菜大棚的同时,临南镇还抓住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先期拿出450万元扶持资金对包括张道军家在内的100个传统大棚实施升级改造。可不曾想,一开始却并不顺利。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村民 张道军
当时用这个智能手机,有些操作不了啊,全部它都是用的网。
【正文】 想要让这些种菜“老把式”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触网”是需要迈过去的第一道坎儿。为此,镇上派出农技人员,手把手教学。不到一个月,老张就对这套新“玩意儿”爱不释手。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村民 张道军
后期操作熟了,就特好用。现在我离这个东西办不了了。我出去办事去,10里、30里的,在那里就可以打开风口了,很便利。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副镇长 徐伟
现在(村民)只需要通过一个手机APP就可以对我们的大棚进行放风控温,以及棚内二氧化碳的掌握,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正文】 据测算,改造后的大棚两季西红柿可增产4万斤左右,而且用药量减少30%,节省用工近300个。一增一减,合计每棚能多挣接近3万元,这下,不少年轻人动心了。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相匠村村民 李瑞瑞
干起活来也轻省多了,俺们年轻一代也愿意回来搞棚了。像我去年的时候,200多米的棚,收入20来万。如果要有条件的话,打算再上一个棚,一年能收入四五十万。
【正文】如今, 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管理技术帮助临南镇菜农实现轻松种菜、精准种菜。全镇大棚西红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上万亩,专业种植村43个,种植户4000多户,户均增收2万多元。
【同期声】 临邑县临南镇镇长 秦曼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100个示范棚为样板,对全镇有条件的大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做大做强西红柿特色产业,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