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帮
分享到:
日照:耄耋老人办厂 产品出口全球
来源: 齐鲁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3日    
简介:

耄耋老人办厂 产品出口全球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很多人都选择自己创业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尤其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政府对愿意干事创业的,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鼓励,对小微企业也有资金上的扶持。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也是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他是“再次”实现价值,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位83岁的老人,他是离休后才走上创业的道路。

每天早上一开工,杨书范都要照例在厂子里转一圈,他的厂子主要生产一次性防护服,前段时间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让他想到之前的一批产品,于是让工人们找出了当时留的样衣。

杨书范:“当时埃博拉的时候运到非洲去的,我发的空运。”

2014到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从杨书范提供的报关装箱单上看,他的这批防护服共250箱,一万件,发往了西非的利比里亚共和国首都蒙罗维亚。

杨书范:“美国、加拿大,几大洲都用过我的产品”

杨书范生产的一次性防护服具有防水、透气、抗静电的功能,常用于医疗防疫、精密科研、厂矿生产、抢险救援等多领域。然而外界想象不到,就是这样一个产品遍布全球的企业,总部却设在日照市莒县长岭镇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一名83岁高龄的厂长带着17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在生产。

工人:“别小看我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我们平时在这里不耽误接孩子干农活。”

杨书范:“村里只要有困难的,残疾人,我这里都收。”

杨书范缘何选择扎根乡土,耄耋之年又为何如此大干特干呢?这跟他从小的经历息息相关。

杨书范:“哥哥是老党员,父亲是农会主席,自己上的抗日小学。”

八岁被捕 誓死保守党的秘密

杨书范说,1943年,也就是他八岁那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时期,当时莒县设有日军的据点,周围村子时常遭遇扫荡。

杨书范:“敌人打了几枪,我肚子发热,中枪了,随后被抓住。”

在狱中,杨书范的枪伤发作,只简单用盐水做了处理,而父亲则受尽拷打,要其透露村里党员的情况,而当时杨书范的大哥就是潜伏的地下党员。

杨书范:“用刀架在脖子上,我还是说没有。”

后来杨书范的大哥杨书森在组织的帮助下,用了100块银元将一家人救了出去。释放后,杨书范立志参军入党。

杨书范:“我太愿意去当兵了。”

1948年,13岁的杨书范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而不久后,宏大的淮海战役就拉开了序幕。

 

迎接改革浪潮 回乡创业归根

8岁经受日军拷问,13岁投身战争洪流,而如今83岁了,却将工厂经营的有声有色,老人的一生可谓传奇。但是即便这样,杨书范还是觉得不满足,那么他还做了哪些值得称道的事情呢?

参军后的杨书范于1959年5月入党,历任卫生员、护士、外科医生,解放后辗转多军队医院,最后在连云港某军队医院任政委工作,离休时享受正团级待遇。

杨书范:“有点余热呢,我还想发挥出来。”

杨书范离职是在1987年,改革开放已逐渐显现成果,下海的潮流也让他按捺不住。

杨书范:“政策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

起初杨书范在江苏做海产品养殖,后来在服装企业做管理,直到接触到了一次性防护服的业务,一来他觉得和自己医疗卫生的本行联系密切,其次前景也很广阔,于是就带着前期积累的资金和项目回到老家莒县长岭镇创业。

杨书范:“叶落归根,也能为家乡创造效益。”

收入可观 不惧风浪

2012年杨书范创立了威德曼家纺用品厂,主要代理各防护服品牌加工生产业务,经营至今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收益还不错。

杨书范:“去年交完税是780万左右,收入也很可观了。”

今年已近年底,这段时间的中美贸易战让杨书范失去了所有美国方面的订单,但是他对今年的收益仍然显得很乐观。

杨书范:“毛主席说了,帝国主义本性不会改变的,我到现在看还是这样,虽然没有他们的订单,但是我这里依然很忙碌。”

最近杨书范接了一批韩国企业的订单,为了赶进度,他有时间也会亲自动手,这让很多年轻职工都对他十分敬佩。

工人:“老杨这么大年纪了,我们可比不上他。”

 

相濡以沫 照顾病妻

从杨书范老人的经历上看,什么“老骥伏枥、老当益壮”之类的褒义成语,用来形容他都十分恰当。前边我们介绍了那么多都是他在工作上的成就,但工作之外的方面,他依然会让人竖大拇哥。

当初回乡创业之时,杨书范遇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是老伴毕炳英的全力支持,他才做出了很多重要决定。毕炳英今年77岁,几年前腰椎骨折,现在生活不能自理。

杨书范:“我给你剥个橘子吃。”

毕炳英也在军队医院工作,退休时为副师级,本来可以在干休所疗养,但为了丈夫,于是一起回了老家创业。现在杨书范上午在厂子里,中午就回来伺候老伴。

杨书范:“走,咱出去转转。”

纪念兄长 捐助乡村小学

尽管已经是83岁高龄,但杨书范眼不花耳不聋,无论是带老伴出门,还是办理业务,他都是亲自驾驶汽车。尤其每段时间,他还会前往镇上的一所小学去当课外辅导员。

杨书范:“我给大家讲我革命时期的故事。”

这所小学的名字叫做长岭镇书森小学,20年前,杨书范捐了12万修缮当时还是土坯瓦房的校舍,虽然现在又重建,但学校还是顾念他的善举仍然叫做书森小学,而“书森”正是杨书范大哥的名字。

杨书范:“大哥是我革命的领路人,当初救我出监狱,我纪念他的恩情。”

亲情、乡情、恩情,书森小学已经成为杨书范情感的寄托,而他也希望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下去。

杨书范:“下一步我要给孩子们捐助学金,大家都好好学习。”

校长:“杨老对学校对孩子很关心,我们非常感谢他。”

因为上了年纪,老人难免会想到后事,杨书范现在已经培养了当地村民作为以后工厂的接班人,下一步,他也会顺应改革的洪流施行股份制改革,最终把工厂放手给大家,让所有人共享利益成果。

杨书范:“我不希望这个厂子没有,我希望村民给他延续下去,能实现收益的延续,给村民带来实惠。”

社区书记:“老杨对村民帮助很大,让大家都有收入,在扶贫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里,杨书范赚了钱、受了益,享用到了改革的红利,但他没有忘本,他对待故乡的村民、学生厚道而有担当,对待生病的妻子关切而负责任,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老党员,承前启后,有情有义,也是朴实山东人的代表。


【展开】

次播放
我要留言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